• 主頁

  • 雜誌

  • 教育人語

  • 課程推介

  • 網上教育展

  • 院校

  • 聯絡

  • More

    1/2

    DEGREE MAGAZINE  &  DEGREE EXPO

    1/2

    ​Degree.com.hk 課程資訊推廣專家                       [ 主題雜誌 - 教育展覽 - 社交媒體互動平台 ]​

    • w-facebook
    • w-youtube

    教育人語

    下一個分享 就是您!

    歡迎 教育人仕 / 院校代表 在下表提供升學心得及鼓勵語句!
    資料經整理後,會刊出在平台內。可刊出 閣下之機構名稱、擔任的職位及聯絡方法, 謝謝!

    游紹永博士

     > 明德學院(香港大學機構成員)會計學教授、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金融商業學院副總監

    1975年雖然我高考成績未能獲得香港大學取錄, 但我獲得兩間大專院校錄取; 第一間是香港理工學院(即現今香港理工大學的前身) 的三年全日制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課程, 而第二間是柏立基師範學院的三年全日制教育高級文憑課程。在不知如何選擇之下, 我向母校慕光英文書院經濟科羅平老師(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前副會長)請教。 羅平老師向我分析說:「近年香港經濟及商業發展迅猛, 未來十年對會計師的需求必定十分甄切, 如果你夢想成為老師, 待將來成為會計師之後, 仍然可以成為會計老師。」 羅平老師真的一語道破, 為我消除迷惘。於是在1975年9月中, 我進入了香港理工學院修讀全日制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課程的一年級。當年香港理工學院位於紅磡的舊校舍(50年代落成使用) 已經不敷應用,而學院於港島鰂魚涌太古船塢 (即現今之太古城) 內租用了一幢兩層高的古老行政大樓作為校舍, 並將商業學院及設計學院暫時搬遷到鰂魚涌附屬校舍。因此, 我一年級上課地點是在鰂魚涌附屬校舍, 當年鰂魚涌太古船塢仍在運作, 我們每天與船塢工人一起出入, 並不像上學似的。附屬校舍的設施頗為簡單,除了教室之外, 下層有一個大約相等於四個標準中學課室面積的圖書館、一個活動室(裡面只有一張乒乓球桌)及一個飯堂(每天中午提供火腿蛋飯及「螢光筆」牛腩飯)。開學時我班有36位同學, 但幾個月之後, 有六、七位同學去了國外留學或投身工作。我們修讀之三年全日制管理會計學高級文憑課程是由一位退休的英國軍官Mr. Richards於1974年從英國遠赴到香港理工學院建立的, 因此我班是第二屆學生。

     

    1976年中香港理工學院位於紅磡的新校舍第一期部份建築物(紅磚屋), 包括教學樓、行政樓、學生設施樓及圖書館等落成使用; 學院將商業學院及設計學院遷回紅磡的新校舍, 我們的課程從二年級1976年9月開始返回紅磡的新校舍上課, 但是教學樓課室仍然緊張, 理工學院於附近漆咸道北軍營遷出的部份租借為附屬校舍。學院將空置的軍營改裝為臨時校舍, 作為我們課程部份課堂上課地點, 雖然這附屬校舍沒有甚麼設施(除了一個籃球場之外), 但我們只要步行10分鐘, 便可以返回學院的新校舍, 使用各種設施, 這總比以前的鰂魚涌附屬校舍方便很多。

     

    到了1977年9月升讀3年級時, 我班只餘下24位同學, 包括6位女同學, 我們彼此感情要好, 除了經常走在一起分享學習心得, 特別是準備英國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專業考試的教材, 我們還安排了很多課外活動, 包括遠足、打球、游泳、BBQ等, 還有在1978年3月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參加商業同學會舉辦的天才表演比賽, 由Nancy與我表演跳舞, 而其他22位同學則負責以迪士尼主題曲「世界真細小」和唱, 結果這有趣及充滿合作性的表演勇奪該次比賽冠軍, 這次成果成為了我們全班同學畢業之後35年來每次聚會歡笑的話題及回憶。

     

    1978年6月從理工學院畢業後, 我們24位同學各奔前程, 大學都忙於工作發展、考試進修及成家立室, 彼此見面不多, 只有個別同學間中走在一起吃飯及搓麻雀。 到1988年畢業10週年之際, 十多位同學連同各自的男朋友及女朋友出席首次大聚會, 我是全班中最早結婚的同學, 所以該次聚會我和太太Amy及兩個幼小兒女均有出席, 還有四位同班男女同學互相結婚, 彼此欣喜非常。到1998年畢業20週年之夏, 我們十多位同學與我們十多位兒女又再聚首一堂晚餐, 熱鬥非常, 看見一群孩子們在餐桌之間東奔西跑, 樂趣無窮, 而當時我的兒女已經唸中學了!

     

    2008年慶祝畢業30週年之聚餐, 已經沒有我們的同學兒女們參加了, 因為我們的孩子要不是出身工作, 便正在上大學; 而我的大兒子亦準備結婚呢! 雖然我不幸於2006年7月突然腦出血嚴重中風, 導致半身不遂、行動不便, 但太太仍然陪伴我出席畢業30週年聚餐。

     

    2012年11月11日, 因為同學Bunny與她丈夫Banny從美國紐約返港渡假, 我們一班同學又再次聚首一起聚餐, 大家慶祝幾件喜事。 第一、我與太太於去年三個月之內添了兩個孫兒, 第二、Joe Cheung及太太Cynthia剛剛於兩天前做了爺爺嫲嫲, 第三、Bunny與Banny的大女兒於6月在紐約長島結婚了! 但是, 當大家談起女同學Patricia及她當牙醫的丈夫Wing失去聯絡多月時, 大家難免表達擔心之情, 在幾位同學追查之下, 幾天之後, 我們收到了Patricia的電郵, 才知道由於業主大幅加租, Wing結束了他位於西營盤的牙醫診所, 兩夫婦返回澳洲的家居住。

     

    我在想, 到2018年當我們畢業40週年聚餐時, 我們可能需要增加一桌, 留給我們的孫仔、孫女們了, 因為我們大部份的同學都會升級為祖父、祖母輩了呢!

    第84篇: 升級聚會

    更多分享:  頁(一) , (二), (三), (四), (五)

    更多分享:  頁(一) , (二), (三), (四), (五)

     

    (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專欄: 

    游紹永博士

     

    現任明德學院(香港大學機構成員)會計學教授, 擔任會計學主修科目統籌。

     

    在2011年11月轉職明德學院之前, 游博士任職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金融商業學院副總監, 負責會計課程的策劃及管理。

     

    第1篇: 條條大路通羅馬

    第2篇: 大學工作的改變

    第3篇: 有教無類的精神

    第4篇: 為民請命、明理愛光

    第5篇: 青出於藍, 仍然不忘老師

    第6篇: 愛心種籽

    第7篇: 踏出教學工作之外的一步

    第8篇: 俯首甘為孺子牛

    第9篇: 關心及窩心

    第10篇: 老師偉大的愛情

     

    第11篇: 無形資產

     

    第12篇: 校長爸爸

    第13篇: 時間與諒解

     

    第14篇: 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第15篇: 聖鮑思高愛的教育

    第16篇: 老師捨身為孩子

    第17篇: 代課三十年的石老師

    第18篇: 用眼淚代替粉筆的山區老師

    第19篇: 帶着熱水袋上課18年的老師

    第20篇: 老師犧牲一半假期

    第21篇: 老師謝謝您

    第22篇: 孩子們對老師的愛

    第23篇: 老師的送隊

    第24篇: 老師的雙臂

    第25篇: 年輕女老師用生命保護學生

    第26篇: 做老師,得犠牲

    第27篇: 使命感與犠牲精神

    第28篇: 廣西山區 "老師媽媽"

    第29篇: 山區獨臂老師的希望

    第30篇: 潤物細無聲

     

    其他篇幅,資料整理中!

    2010 - present

    2010 - present

    © 2006-2013 by Degree.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

    WHY Media

    

    聯絡: Tel: 3583 7757 / 5403 3571​ 陳小姐

    Webmaster Login